程式老爹-Papacode
  • 認識老爹
  • 我要買海霸
  • 更多程式冒險
  • 老爹的程式教室
    • 海霸規則教學
    • 開源專區
    • 12堂線上影音
    • 海霸角色小秘密
    • 108課綱懶人包
  • 教學服務
  • 聯絡我們
  • 讓愛心傳到更遠
  • 認識老爹
  • 我要買海霸
  • 更多程式冒險
  • 老爹的程式教室
    • 海霸規則教學
    • 開源專區
    • 12堂線上影音
    • 海霸角色小秘密
    • 108課綱懶人包
  • 教學服務
  • 聯絡我們
  • 讓愛心傳到更遠

老爹大小事

師培&研討

  • 2018.01.09古亭國小師培
  • 2017.12.19新光人壽 X Iamthecode
<
>
圖片
圖片
圖片
【開心,是運算思維的敲門磚】
十二月中,有幸來到古亭國小做海霸的師培分享,
開場時,有位老師提了一個我們常被詢問到的問題:
“為什麼你們最初會想要用桌遊學習程式??
直接用電腦效果不好嗎??”


這件事的初衷,可以從剛考上大學時說起
進交大時,每個人都被預設了是"聰明的學生"
所以第一個程式語言,想當然來個C++應該沒問題吧?

就在沒有任何前導的運算思維的建構下,
我們第一次受到了C語言的摧殘,
第一年過去了,
常常只是為了交作業而交作業,
實際上,自己都不確定學到了什麼,
更別說是學習的樂趣了。

也就從這個出發點,
我們思索,如果連大人初學程式都這麼痛苦了
那對於一些小朋友,如果一開始就經歷這段,
會不會讓原本對這條路有興趣的人,最終選擇了離開?

108課綱在即,
很多老師,也不一定有學習過程式語言,
卻仍得準備站上第一線。
我們希望,不只是學生,也包含老師,
我們想讓每個想開始接觸程式語言的人,
有個他覺得可以開始努力的地方。

在這邊,你不一定會在短時間內獲得最多的知識點,
但,老爹相信,這樣的開頭,能讓你走得更遠。

最後分享 蘇文鈺 (Alvin W. Y. Su) 老師提過的,
做偏鄉教育的重點就是一句話:
“老師要玩得開心、學生要吃得飽”

如果連老師自己都不開心了?
要怎麼樣讓學生開心地學習呢?
#突然有感而發
#這場老師玩得比同學還認真XD
圖片
圖片
【2030前讓1百萬女孩學會程式!】
昨天,非常感謝
新光人壽慈善基金會 Shin Kong Life Foundation 的邀約,
老爹有幸參加了非常震撼的一場會議,
也讓團隊再次的重新思考了未來的路線。

Mariéme Jamme,出身於塞內加爾
從小就被父母送走,
在十六歲前完全沒有受到任何正規教育
靠著自學與努力,他現已能夠精通五種程式語言,
其所創立的Iamthecode更在短短幾年內擴張到55個國家。
官網:https://goo.gl/MCAVJT

Marieme有感於自己因為學習程式所帶來的人生改變,
致力於在非洲以及全世界推展女性程式教育!
她希望在2030前,
也讓更多曾向他一樣的缺少“選擇”的女孩們
能夠因為知識的拓展,而有更多的人生選擇!

會後,Marieme詢問,是否願意翻譯法語版本?
說不定他可以在西非幫我們推展,
但當我們提到,短期內我們還是會先以台灣的學校做努力時
他有點驚訝的問我們為什麼不嘗試走出去?
或許,有很多人會因為這樣子而受益
​
是啊!
或許,我們再努力多做一點
不止可以改變台灣,也可在世界上
做出一些改變。
#做全世界的程式老爹
#會上還遇到了蘇老師跟CAVEDU的阿吉

交通大學服務學習

  • 2018.04.30 ​交大電工 x 中崙高中
<
>
圖片
【交大電工 x 中崙高中 程式營培訓結業】
前陣子各校期中考紛紛告一段落!
在老爹殘存的學生記憶裡,
這代表的是大吃大喝的狂歡時刻!!

但有一群很酷的交大學弟與中崙高中學生,
決定用寶貴的假日時間來做一個新計劃的嘗試。
一個由大學面向高中,再由高中面向國中小的垂直教學!

能夠促成老爹這個瘋狂的想法,
要特別感謝交大的 Hsie-Chia Chang 教授 
以及中崙高中的 Andrea Chow 老師的協助
讓大學同學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
和對程式有興趣的高中生互相交流
並參與老爹所準備的培訓課程

未來這些高中生,將有能力走入個小學,去做教學與陪伴。
讓小朋友能夠以更有趣的方式進入程式的大門
​
這次的培訓順利告一個段落!!
如無意外,第一次的實驗性營隊也將在
5/20 (日) 開始
連續三個週末~~~~
帶給小朋友不一樣的程式體驗!!!!

活動&講座

  • 2018.03.24海霸體驗活動
  • 2018.03.07師大科技領域研究中心
  • 2018.01.19中崙高中海霸初體驗
<
>
圖片
圖片
【老師!我!我!我知道要怎麼走了!!】
 
每次只要有與孩子面對面的活動~
老爹都覺得特別好玩有趣!
 
這次的海霸體驗活動~
我們讓爸爸媽媽一同參與海霸的對戰!
看著爸媽與孩子之間的PK、爸媽出現bug的懊惱神情...
還有孩子寧可被翻開一個寶藏也不願意對媽媽說我愛你XDDD
  
每個情境與組合都因為親子間的互動、對話,
而變得更加豐富與精彩!
 
孩子不只喜歡海霸的對戰機制,
也很愛挑戰海霸的藏寶地圖!
大家都很興奮的要解開寶藏最終謎底!
(很想被cue上台做分享😁😁)
 
#程式也能親子共學 
#找到藏寶圖路線時孩子的眼睛真的是會發光啊
圖片
圖片
【Yeah!!師大科技領域教學研究中心揭牌囉!!】
 
這次感謝 #師大許庭嘉教授 的邀請!!
老爹參與了這次的揭牌活動,
在現場跟許多科技領域的老師交流~ 
分享老爹的理念與海霸教學教材!!
 
現場遇到了許多一起在努力推廣程式教育的好朋友們!
也學習到了各桌遊所思考的不同面向! 

#旺旺偵探團
#RobotCity
#屏東大學星際探險家

 
打造更優質的台灣程式教育資源,GOGOGO!!💪💪💪 
 
#現場遇到邏輯超級清晰小朋友
#把老爹的關卡策略摸得一清二楚
圖片
圖片
【高中生的海霸初體驗!】 
今天老爹趴趴走到了中崙高中!! 

感謝 Andrea Chow老師給了我們兩堂課的時間,
讓我們帶著社會組高二的學生
玩了場海霸和策略性的進階關卡!
 
跟以往遇到的國中國小學生不同的是,
高中生雖然沒有接觸過海霸,
但了解海霸規則後,
就自動開始發展出陣地佈置的攻防策略,
會有這樣直覺性的思考模式
來自於以往豐富的經驗,
 
對於所有的初學者來說,
海霸是一套學習運算思維的工具,
面對不同的年齡層有不一樣的學習速度與發展!
一套好的教材,
可以讓初學者更快速的理解與應用!
 
分享Andrea老師今天說的一段話~
「進入新的領域,好的工具不分年齡層使用,
當你年齡稍長時,你可能只需要1個月學完,
就可以往下一個學習階段邁進了,年齡層更小的可能要花1年」

#學習運算思維老少咸宜
#來個有趣的開頭吧
#中崙的朋友Bang

老爹專欄

2017.01.18 到底什麼是運算思維!?
圖片

從運算思維到程式教育

作者:Hung-Hao Lai

2017年11月,是我結束替代役生活的月份,也是我一段意外旅程的開始。
去年當完替代役後,正逢年底各公司開缺較少的時間點,我索性放棄在年底找工作,打算當個家裡蹲到過完年再準備找工作。恰巧一位從事不插電程式教育的大學朋友找我去幫忙,我就意外地以一名打工仔的身分踏入了程式教育界。

這份工作簡單來說就是以程式教育桌遊為核心,結合其他不同項目的不插電教材,去組織成一套完整度較高的教學課程。這部分是為了因應十二年國教108年課綱將程式教育納入國、高中必修課程內¹,以及各縣市自行試辦國小程式教育課程² ³。而我們原本只是想打造一個,作為進入上機寫程式前能讓孩子透過不插電的學習方式,來更無痛的銜接未來的程式教育課程。如果剛好有資工系出身的讀者跟起初的我一樣,天真地以為只要把在大學時程式設計課的內容,將程式語言改成桌遊本身的指令就解決了,那真的是誤會大了。

如果真的只是要教小學生程式語法,那可能還在可以掌握的範圍。但若要不違背良心,打造一份每個學生都值得的課程內容,那可不是把程式語法用桌遊教完就解決了。說實在的,畢竟家長分辨不太出來好壞,現在只要課程能產出看起來很酷的成果,通常就能吸引到許多家長。另外,許多資工系的人可能也會對程式教育列為必修這件事情嗤之以鼻,畢竟學習程式這件事對每個人是不是必要的,本身還是有爭議點的。尤其是對大多數人而言,在過去國、高中資訊課中教的程式語言,也都是教完就忘了。

與運算思維相遇
為了找出除了程式邏輯以外,值得教給學生的內容,我花了大把時間去翻國內外跟資訊教育有關的教學內容,從此揭開了我對「運算思維」全新的認識。

什麼是運算思維?說白話一點,就是用資訊工具解決問題的思維模式。其發展的脈絡也很好懂,基本上就是一群資工領域的研究者及工程師,長期在面對問題並找出解決方案的過程中,發展出一套流程或者說發現一套解決問題的SOP,而這個解決問題的核心概念就是運算思維。後來到了教育場域,發現可以把使用資訊工具的部份抽離,單純教授解決問題的方法。在Google for Education中就從運算思維中獨立出四個核心能力⁴:
  1. 拆解 (Decomposition):將步驟或問題拆解成更小的部分。
  2. 發現規律 (Pattern Recognition):觀察資料中的樣式、趨勢。
  3. 歸納與找出核心概念 (Abstraction):找出產生樣式的一般性原則。
  4. 設計演算法 (Algorithm Design):建立一套流程,透過一步一步的指令來解決問題。

學習這四個核心能力就能強化學生未來在面對問題時,運用這些技巧來嘗試解決問題。這並不像過往單純教導知識的方式,因為知識可能會隨著科技與時代的演進而過時,但運算思維則把解決問題拆解成更小,更近乎認知面的訓練,使得這些能力能在妥善的訓練後長久使用。如同認知發展裡的語言能力、記憶力及觀察力等,透過訓練後就能成為一輩子受用的工具。

國內的現況
運算思維是國外程式教育的核心之一,在國內的108課綱中被融合進資訊領域的內容裡。雖然我不太懂過往資訊課綱演變的歷史脈絡,但是單就現在的成品來看,很像是多方角力後的大拼盤。除了有我們以前常見的資訊軟體應用,也有類似資工系課程的資訊科學概念以及程式語言,還有最新的運算思維概念。

這份新的課綱對實際教學現場的影響是什麼?
其實我們可以拆成不同族群來看。
一般資訊科教師,主要是國、高中的部分。不是全部老師都能跟上新的轉變。從過去的教資訊軟體可能就涵蓋了大部分課程,到未來資訊科學與運算思維的內容。這中間有很大的落差,對許多老師來說是需要進修或學習新知識的部分。
非資訊專業教師,就像一般小學不一定都能聘用資訊專科教師,這時候就變成每一個級任教師也要能進行資訊課程。這部分又是很大的挑戰了。針對這部分,師資培訓的內容就不能單純是只有教學生,還有很大的一部份是老師的教學知識再訓練。

以上是體制內的狀況,到了學制外的補習班或夏令營,情況就有點相反了。這些民間機構的課程內容走的較前面,有能力補習的小朋友反而在這塊獲得極大的優勢。不管是兒童程式設計課程或是機器人夏令營,都有越來越多且教學內容越加完整的趨勢。

下一步
不管是支持或反對,都難以否認資訊教育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就算你阻止他進入正規教育,那麼有錢的家長還是會想辦法送小孩去補習。久了,又演變成不同階級,教育資源不平等的問題。最後還是不能避免要拉回正規教育執行,不如現在就想想如何把這個部分拉上軌道。

現在的問題不光是課程內容還無法集合成一個較豐富的體系,師資的訓練也是需要去考慮的。現在就有很多民間的資源回去幫體制內的資訊教育作教師培訓。總和來說就是不管是學生或是老師,都需要有人去生產教學內容讓這兩個族群能夠學習。
這一切都是現在進行式,未來可以耕耘的空間都還很多。

不管你對深入資訊教育是否有興趣,都可以先找幾篇新聞與教育部課綱來看看,有初步認知後可以提出論點來討論。透過討論我們可以更容易凝聚出共識,以及檢討未來新版課程內容可以改變的目標。

如果你不只是單純有想法,甚至有興趣參與。現今有許多不同的單位正在構築自己的課程內容,不管是學校機構或商業組織甚至是無營利的公民社團,都可以找看看有沒有自己適合的切入點。像現在我在的程式老爹,就是針對不插電程式教學的部分,設計學生端的教學內容。而老闆本人也常常就自己程式桌遊的教學經驗,到各地的學校裡面進行教師培訓。目前國內程式教育的產出其實還十分有限,就算是做興趣試水溫也很容易開闊自己的一片天地。非常推薦對教學有興趣的人來嘗試。

附註
[1] 新課綱「程式設計」,學邏輯解問題 (註:原107課綱延後一年實施,現為108課綱)
[2] 率先將程式設計納入國小正式課程 宜蘭推動數位學習有成, 44%學生成績變好
[3] 程式社團更好玩 北市小學9月試辦
[4] Exploring Computational Thinking

2018.03.19 孩子學程式前,父母該知道的事情(一)
兒童程式教育不是技職訓練,而是轉變思維
---
轉載至程式老爹合作專欄作家:李嵩聲 
https://medium.com/@martinetlee
*李嵩聲目前就讀於University of Waterloo 資工所,畢業於交大電工所,同時也是紙飛機計畫的創辦人。
自小是一名自學生,交通大學是他第一所就讀的學校,老爹是他第一批的同班同學,擁有多年寫程式及教育經驗!

---

國內外都燃起程式教育的熱潮。各方一面天花亂墜地說起程式教育的好處:「變聰明、訓練邏輯、與國際接軌、是未來事業的基石」,另一方面說著落後的結果:「輸在起跑點、喪失競爭力、無法創新」。曾有媽媽困惑又慌亂的問我是否該讓讀小一的女兒送去補習班開始學程式:

「萬一他們真的有學到東西,而我女兒沒跟上,以後都一直落後怎麼辦?」

在討論兒童程式教育時,很多人想著這些會是二十年後孩子事業的基礎。我不否認程式設計可能會是未來的基本技能,畢竟已經有人用資料探勘來研究紅樓夢、電腦程式也開始作為工具協助各種藝術表演。但我們同時也得知道, 現在的研究也在推動人工智慧來撰寫簡單的程式,某些程式設計的工作也是有可能消失的。產業在十年內可能有各種劇變,說實在話,誰也說不準。

給兒童的程式教育,與給成人的程式教育不同
對我來說,教育可以分成三個層次:「技能、智商、智慧」。過去的程式教育,是給成人的,是為了進職場馬上利用的,而其傳統教學方式主要也以教導「技能」為主。現在能夠聽到的很多關於兒童教育的說法也是由此延伸出來的。但在瞬息萬變的現代,單純的技能很容易過時。然而孩子還小,有可能走向各種不同的道路,而累積的教育經驗也會隨著時間發酵,培養其人格。

給兒童的程式教育,與給成人的程式教育不同。兒童的教育並不應該僅著眼於技能,而更要注重思維模式以及心態的調整。作為教育者,我們要問的是,這些經驗會如何形塑孩子的世界觀並影響他們的未來?

學程式語言,可以培養什麼樣的思維模式?
傳統科目大多是兩種極端,一種有標準答案、另一種則是老師自由心證。程式語言的問題雖然常要求標準的結果,但解決方法卻非常多元。這個特性讓程式語言的教學中可以很自然地帶入一些傳統科目難以加入的元素:

1. 失敗僅為過程的自然心態:程式幾乎不可能一次寫就正確,而需要從原本的假設中不斷的測試並發現自己思考的漏洞。從失敗中找出錯誤並修正是在寫程式中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孩子剛開始碰到錯誤只會兩手一攤,但經過訓練,他們就能夠扮演起柯南,幫助同學在程式中找出隱藏的問題。

2. 發現各種不同的成功方式:黑貓白貓,只要抓得到老鼠的就是好貓,而程式只要能達到最後結果便是成功了。在標準答案的世界裡,「不同」是錯誤的、奇怪的,因此在剛開始時會聽到孩子們說對方的方法很奇怪。但透過帶動討論,孩子們會發現思考方式有很多種,並從中向同儕學習,更重要的是學會尊重不同思維模式的人。
​
3. 不同成功方式的比較:方法當然可以討論好壞,但要怎麼客觀的討論?對孩子來說,過去都只有標準答案,即便有不同方法可以比較,能夠討論的也是同一個向度。在程式之中,「好」的定義是隨著需要改變的:有時我們希望快;有時慢沒關係但要省空間;有時則是各有一定的範圍要求。「好」是相對的。這在一般科目裡面很難被強調出來,但是卻是程式很容易展現的一部分。
​

我要買海霸

更多程式冒險

開源專區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15